杏彩体育免费车架号查询入口汽车电瓶汽车蓄电池排行榜美国说我们“过剩”是因为他们数

  新闻资讯     |      2024-04-26 23:15

  杏彩体育美国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猛一听起来,这个话题很专业,因为“产能过剩”是一个标准的经济学名词。

  尤为重要的是,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作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人数最多的国家,以国家的身份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必然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烧脑的话题。

  所以,我说我做这期节目很为难,我想很多朋友可能会猜:我历来做节目的风格是将复杂的问题努力简单化,那么对于这个猛一听起来比较复杂的问题,我可能难以找到简单化的方法。

  因为,我做这一期节目的为难之处,不在于不知道怎样把复杂的问题简单说明白,而在于我不知道怎样把一个简单的问题稍微说得复杂一点。

  因为,美国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是一个无比简单的问题,如果按照我一贯的表达习惯,再把它简单化,那么我大约在一分钟之内就可以说明白。

  产能过剩的意思就是,生产出来的东西太多了,超出了人们的购买能力,所以很多东西就卖不出去,只能扔掉。

  而我们都记得,高中课堂上老师们给我们讲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证明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适应,所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中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但是中国实行的也是市场经济。只要是市场经济就有经济波动,只要是有经济波动,就会有类似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那种表现。------请注意,是类似。

  改革开放以后,不管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全世界经济危机,中国都未能独身事外。

  而不管是高中课堂上讲的资本主义的经典的经济危机,还是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看到的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世界经济危机,无一例外地都表现为产能过剩。

  于是,除了少数有钱人以外,大多数靠干活挣工资的普通人购买力进一步下降,于是东西就更加没人买,东西就更加卖不出去,于是企业就更加会倒闭,工人会更加失业……

  可是,当下美国人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却是一副菩萨心肠。而且还拿出了实际行动,他们的大忙人——财长耶伦4月份到中国来访问,说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提醒中国在新能源产业存在“产能过剩”,要求中国解决这个问题。

  尽管从上面的逻辑推理可以看出,大概率咱不会“产能过剩”。但是,既然美国人这么说了,我们又想知道他的幺蛾子在哪儿,慎重起见我们还是把这个问题搞一搞。

  2023年,国内实现多晶硅产量143万吨,同比增长67%;硅片产量达到622吉瓦,同比增长68%;电池产量545吉瓦,同比增长65%。

  所以,如果让我专门做一期节目来说明这个问题,我就为难了,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这节目还怎么做?

  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指出,中国生产了全球85%的太阳能电池,88%的太阳能多晶硅,以及97%的构成太阳能电池的核心的硅锭和硅片。

  多年前,金灿荣老师对中国制造业的前景有一个形象化的表达,他说经过一二十年的再发展,世界上的制造业只有两个国家在搞,一个是中国,还有一个是外国。因为大约到本世纪40年代,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说不定能接近全世界的一半。

  因为,在这个领域,不是有中国和外国这两个国家,而是大约只有中国这一个国家。——请注意,我这里用了一个“大约”。也就是说还是有别的国家在玩,但说不定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人的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在去年第三季度以前世界排名第一、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世界排名第二,他就是特斯拉CEO马斯克,很多朋友都很熟悉。

  假定未来这个数字不变(事实上肯定是会增加),那么未来这8,918万辆汽车都必须是新能源汽车。

  顺便而又特别说明一下:中国生2023年生产出来的新能源汽车还不到全世界总需求量的1/9,美国人却说我们“产能过剩”了。

  就好比是,一个小区一天需要1000个包子,可是你那个包子铺每天只蒸出来了100个包子,可是隔壁的王老五却说你蒸包子的“产能过剩”了,这不是笑话吗?

  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3,009万辆,其中出口522万辆,也就是说国内销售了大约2,500万辆。

  也就是说,即便我们是这么强的生产能力,而且一台车都不往国外卖,按照将来都是新能源汽车的标准,我们生产出来的新能源汽车也只能满足国内大约1/3的需求。

  还是用刚才那个比方:不说整个小区,就说你那一栋楼,一天需要300个包子,结果你的包子铺一天只蒸出来了100个包子,可是隔壁的王老五却说你蒸包子“产能过剩”了。

  地球人如果不搞环保,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那么地球温度将不断上升,海平面将不断上升,最后的结局是整个地球人都将被开除球籍。

  自从人类社会有汽车以来,汽车就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集中体现,谁掌握了汽车,谁就能在经济和科技两个方面傲视全球。

  这是因为汽车制造太复杂了,它涉及到机械、电子、材料等多个领域,新能源汽车还包括互联网。它有长长的产业链,而且有无数条长产业链。可以说,用产业“链”来描述它已经不准确,应该叫产业“面”。

  100年前,最先发展汽车的国家是美国,而美国也正是从那个时候一步一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并在二战结束时正式奠定世界霸主的地位。

  在中国经济规模达到世界第三之前,世界经济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日本和德国,而日本和德国恰恰是战后的汽车大国。

  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经济规模成为世界第二,伴随着这一进程的是中国的汽车产销量也居于世界前列。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3009万辆,位居世界第一。

  英国2017年就已经宣布,将于2040年全面禁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汽车,到时候只能允许新能源汽车销售。

  欧洲2022年就宣布,2035年起,所有在售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意思跟英国人的一样,2035年开始禁止销售汽油车和柴油车。

  我的逻辑是,美国还是非常厉害的,不会动不动就被中国的某一项成就给搞慌了的。美国不是那么容易慌的。

  由“产能过剩”,延伸到倾销和补贴;由倾销和补贴延伸到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接下来,大概率就是加征关税。

  把中国的物美价廉的新能源领域的汽车、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搞得卖不出去了,从而扼杀中国这个产业。

  美国一方面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理由却不在于跟“产能过剩”息息相关的倾销和补贴上。

  2024年2月29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对中国制造的汽车展开调查。3月1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解释了他们的逻辑。

  如果你是一个美国人,你的政府告诉你,美国路上跑的300万辆车,能够被中国人同时遥控着说熄火就熄火,你怕不怕?

  我关注的点是:欧盟打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找的是倾销和补贴这个理由。不管怎么说,这个理由是符合经济学逻辑的。

  而美国口口声声说中国“产能过剩”,轮到要打压中国的时候,他又不去选择一个经济学逻辑,而选择了。

  而且面对美国国内那些反对打压中国的声音,他拿说事,而不拿经济逻辑说事儿,那些反对的人精心准备的经济逻辑,就派不上用场了杏彩体育。

  还有,调查这事儿,他只需要在美国国内调查就行了,完了之后编个报告就行了。也许根本就不用调查,直接写报告。

  如果像欧盟那样按照经济逻辑来调查中国是否存在着补贴,那还要到中国来跑一趟,劳神费力不说,还不知道能不能在中国找到他们想要的证据。

  前面说过了,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中国新能源汽车2023年的销售量虽然等于全世界其他国家之和的两倍,但其实只能满足全世界九分之一、中国的三分之一的需求,所以,说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完全是弱智、或者叫智力障碍的表现。

  美国人没有那么蠢,他们其实没有智力障碍,他们心里明白得很。说到底,说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是他们又想打压一个中国高度领先的领域的借口。

  在当下的中国,聚会时,如果席间某一个人所在的单位或母校是被美国人制裁了的,这个人会有一种藏又藏不住的得意和自豪的神情,而席间的其他人也可能无意当中对他高看一分。

  如今,美国人污蔑中国在新能源领域“产能过剩”,并由此启动了新的打压行为,我们一方面要认真而科学地应对,另一方面,我们反而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去。

  尽管这么说,有的朋友可能还是有些着急。虽然说中国在这个领域很厉害,但美国和欧洲接下来要打我们,会不会把我们打死呢?

  2011年美国和欧洲就打我们的太阳能电池,就是我今天节目前面里面说到的那个市场份额占世界85%的太阳能电池。

  我们是小孩的时候,他们把我们打成大人了。我们现在是大人了,难道他们还要把我们打成巨人吗?——我倒觉得很有可能。

  按照法律程序,他们当时对我们发起“双反”调查,是需要由本国的企业告状的。于是,有人告,他们就调查,然后就打我们。

  他们打了我们几年,打我们的时间到期了,没把我们打死,还把我们打强打大了,可是他们接下来不接着打了。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美国以的名义打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我们将会损失出口的新能源汽车0.8%。换算成新能源汽车总量的数字,就是0.13%,也就是1.3‰。

  好巧不巧的是杏彩体育,中国国内有企业说欧州的白酒白兰地也存在着补贴和倾销的问题,我们也在调查他们的白兰地。

  而且白兰地主要来自于法国。而在欧盟内部,主要是法国在推动要对中国的电动汽车进行调查,德国其实并不积极。

  好办,除了美国和欧盟,我们还有非洲兄弟,还有拉美兄弟,还有东南亚兄弟,还有中亚和中东的兄弟,还有俄罗斯兄弟,甚至在新能源汽车这一块,我们还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